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全局和战略部署的背景下,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据权威媒体统计,截至2016年8月,在过去的近三年时间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27次会议,破题诸多经济领域的改革项目,并出台了顶层设计方案。在经济领域改革议题中,涉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文件较多,这表明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正在加快推进。
土地对“三农”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承担多种职能。土地流转区域差距大,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关联要素多,可以说,农村土地流转是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综合、系统的数据测算评估,统筹多种因素,兼顾多重目标,实现稳步有序推进。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等任务,为“十三五”时期深入系统推进农村改革做出战略部署。《方案》认为,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目标更加多元、影响因素更加多样、任务也更加艰巨。农村改革综合性强,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本书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数据及微观调查与网络数据等多元信息,对区域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关联要素进行统计度量和综合评估,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其深层关联与隐性信息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发现瓶颈制约与潜在问题,以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促进土地平稳、有序流转,为区域土地流转的有序推进提供定量依据。
本书具体结构如下。
总体而言,本书发挥统计学科的模型方法和数据资源的优势,以此作为研究经济社会规律的“利器”和“宝藏”,对一些全局性、系统性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对一些典型性、示范性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对一些趋势性、苗头性问题进行动态研究,旨在形成服务国家战略与改革实践的智库研究参考。
本书初步研究发现:地区间土地流转状况与关联要素发展水平存在巨大梯度差异,这表明,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流转并不一定更充分。“中国式问题”,尤其是“中国的农村问题”具有高度复杂性,很多问题并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挖掘到深层更多的是社会文化领域的原因。这也是以供求关系为代表的经济理论往往不能解释现实的原因,而中国传统文化智慧蕴藏着解开问题的智慧。
笔者认为,应本着整合兼容的思路,使土地流转不同方面要素与不同利益诉求主体实现融合,发挥不同方面要素的资源优势和比较效率优势,实现“三农”发展的协同演进,从一个稳态向更高层次稳态逐渐过渡与跃升。现代金融资本与科技要素下乡推进土地流转,应采取合作的模式,与农户形成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从历史经验看,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实践,之所以始于安徽小岗村,是与小岗村当时发展极为落后、面临生存危机的迫切背景分不开的。农村改革也是一场革命,鉴于“小农”经济具有维持自身稳态的惯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妨转换思路,借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路,从农业发展薄弱、对现代农业需求最为迫切的地方开始,这样成功的概率也许较大。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改、完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Citations
Altmetric
Copyright 2019 Science China Press Co., Ltd. 科学大众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245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