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11年承担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学考察(批准号:11&ZD182),希望通过与体质人类学、分子考古学等学科的国内同行学者合作,开展联合攻关的方式对近年来地下出土的、与汉民族形成问题有关的古人类遗骸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综合研究,以便为进一步探讨该问题提供来自生物考古学领域的科学证据。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孙蕾同学当时恰好在我的指导下在职攻读吉林大学体质人类学方向的博士学位,因此,我便吸收她为该重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重点收集河南省汉、唐、宋、元时期的古代人骨标本,并以这些资料为依托完成她的博士论文写作工作。在此期间,我与孙蕾同学经过多次讨论,并在她的陪同下亲赴郑州、新郑等地的考古实验室、标本库实地考察、鉴别研究样本。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领导和专家们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两年来的辛勤工作,孙蕾同学于2013年最后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郑州汉唐宋墓人骨研究——以荥阳薛村遗址和新郑多处遗址为例》。目前摆在我案前的这本《荥阳薛村遗址人骨研究报告》就是孙蕾博士论文中的一些主要内容。
汉民族的形成、发展、分化、融合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现代汉族在她漫长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入了许多古代周边地区族群的血液,这一点已成为学术界的基本共识。然而,现代汉族的体貌特征形成的时间,以及其与先秦时期的华夏居民在体貌特征上是否存在差异等问题一直没有科学的资料加以证实。孙蕾博士的这部研究报告通过对荥阳薛村遗址以及郑州地区出土的汉、唐、宋墓人骨的大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郑州地区的汉代居民在体质特征上基本上保留了先秦时期“古中原类型”居民的特点;这种“古中原类型”体质特征在该地区唐代居民中有所削弱;郑州地区宋代居民在体质特征上已明显区别与先秦时期的“古中原类型”,而与现代北方汉族非常接近了。因此,作者指出“就本书研究的资料而言,现代北方汉族体质特征最终形成的时间应不早于宋代”。这一结论,应该是这部古人骨研究报告的最大亮点。
朱泓
2015年12月于长春怡众名城寓所
Citations
Altmetric
Copyright 2019 Science China Press Co., Ltd. 科学大众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245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