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举世瞩目的特大型水利建设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在河南是史无前例的;无论是工程涉及区域之广大,还是文物点分布的密集程度和价值之高,在河南的考古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和长江三峡库区的文物保护工作结束后不久,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规划和施工的渐次展开,世人的目光便开始聚焦古老的中原大地。如何在配合特大型工程建设的同时,使中原大地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成为河南文物部门的重要任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包括水源地和总干渠两个主要项目。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地跨河南、湖北两省,总淹没面积达370平方千米,其中河南省境内占17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46%。总干渠起自河南省淅川县的陶岔,流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全长1276千米,其中河南境内达731千米,约占总长度的58%。从南阳盆地沿太行山东麓北行,流经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8个省辖市32个县(市、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了古代中原的核心区域。在淹没区和总干渠沿线及其附近分布的文物点,既有旧石器时代的化石地点和古人类遗迹,也有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更有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反映不同文化风格及其交融过程的历史时期的城址、墓葬群、古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等。可以说,纵贯河南南北的总干渠,在中原大地形成了一条极为难得的融汇各个文化发展时期和各种文化因素的古代文化廊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文物保护工作有以下四个显着特点。
一是全国文物考古队伍积极参与。1994~2005年,河南省组织协调省内外有关文物考古、科研和工程设计单位,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河南淹没区和总干渠沿线进行文物调查、复核和确认工作。经国家有关部门复核确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涉及河南境内文物点330处。2005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抢救工作正式启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家文物考古单位,先后参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文物保护抢救工作。河南省文物局积极组织协调,在工作中强化大局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安排部署市县文物部门进行巡视,为考古发掘单位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确保工程建设和文物保护工程顺利进行。
二是保护抢救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南水北调文物保护不仅工程浩大,而且总干渠绝大部分是开挖明渠,更容易造成文物的破坏和损害。我们组织考古队伍提前介入,对将要开工渠段的已知文物点进行抢救发掘,有效地保护了文物。其中不乏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颇高的珍贵文物。例如,徐家岭墓地清理的一座战国早期楚国贵族墓葬,出土的一件小口鼎上铸有多达49字的清晰铭文,铭文上有岁星纪年和墓主人身份等,对于研究墓葬年代及墓主人身份提供了重要资料;鹤壁关庄墓地发现的清代西安府守备之墓出土了一批金质头饰,造型优美,制作精细,特别是一件印有喜鹊登梅图案的金冠,工艺精良,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博爱聂村墓地出土的四件唐代三彩钵,做工精湛,造型精美,是唐三彩器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三是考古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鹤壁刘庄遗址在全国首次发现分布密集、排列规律的大面积先商文化墓地,填补了先商文化发掘和研究工作的一项空白,是该研究领域的重大学术突破;安阳固岸墓地在我国第一次发现了以二十四孝为题材的东魏时期围屏石榻,首次发现了有明确纪年的东魏墓葬,出土了大批北齐时期陶俑、瓷器和多方北齐、东魏墓志等重要文物,是研究豫北地区北朝时期的丧葬习俗和陶塑艺术,白瓷、黑瓷的起源和制作工艺,以及北齐和东魏时期的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卫辉大司马墓地唐代乞扶令和夫妇合葬墓的发掘,为研究我国隋唐时期的官吏体制、书法艺术和社会的繁盛提供了新证据;温县徐堡发现了龙山、西周、春秋、战国、汉、宋、明和清时期连续叠压的古城址,是目前黄河流域所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中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一座城址,填补了豫西北龙山城址发现的空白;荥阳薛村遗址为二里头文化晚期到早商文化时期的大型遗址,该遗址的发掘保护工作,对于研究薛村遗址聚落的结构、内部功能区的划分及其特点,探讨夏、商文化的演变态势和更替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荥阳关帝庙遗址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小型聚落。聚落功能齐全,分居住区、制陶区、祭祀区、墓葬区四部分,在我国商代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新郑唐户遗址发现了大面积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居住基址,房址形制结构特点和排水系统的使用,反映了裴李岗文化时期较为先进的建筑理念。
四是考古发掘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在发掘过程中,不仅注重各类文物的抢救保护,而且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最大可能地采集各类标本。特别是对于出土的人骨、兽骨进行了性别、年龄、病理以及DNA等方面的鉴定;按照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对每处文物点都测量绘制了要素齐全的总平面图,为今后文物普查和保护奠定了基础。例如,武汉大学历史系对辉县大官庄墓地的一座九个墓室的大型汉墓,进行了发掘现场三维重建和近景摄影测绘技术的全面测绘,通过数字测绘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了三维的考古对象模型;山东大学在博爱西金城遗址发掘中,设立了主要涉及古地貌、动物、植物、石器、陶器以及遗址资源域十余个子课题的环境考古课题,是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次重大尝试。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度过了艰辛而光荣的历程。我们积极探索大型项目建设中文物保护抢救工作的新路子,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培育专业队伍,提升研究层次,取得了非凡的荣誉。安阳固岸墓地、鹤壁刘庄遗址、荥阳娘娘寨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新郑唐户遗址、新郑胡庄墓地6个项目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鹤壁刘庄遗址、荥阳娘娘寨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新郑唐户遗址、新郑胡庄墓地、淅川沟湾遗址6个项目荣获“全国田野考古质量奖”。国家文物局授予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全国政协张思卿副主席曾率团视察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和国家文物局各位领导多次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帮助排忧解难。河南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南省人民政府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国家诸多考古学家多次深入到文物保护抢救现场,对重大学术问题和考古发掘质量给予帮助指导。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给予极大关注和广泛宣传。
为了更好地利用考古资料开展学术研究,充分展示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考古发掘的巨大成果,河南省文物局积极组织考古发掘单位及时对考古发掘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考古发掘报告,以期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和考古学研究工作。
河南省文物局
2010年5月
Citations
Altmetric
Copyright 2019 Science China Press Co., Ltd. 科学大众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24590号-1